首页  关于我们   青少年发展   学历提升   职业资格   交流合作   新闻中心   招贤纳士   联系方式
 

详细信息

 

观点:当老师把恐惧留在孩子的心灵,他们的明天我不敢想象……

摘 自:凯上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14 10:43:42


 

 

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课堂就是明天的社会。有温度的课堂,免于恐惧的课堂,承担着造就公民和完善社会的责任。


 

 


 

《学记》中有关于“严师”的论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许多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严师”解释为“严厉的老师”。实际上,这里的“严师”指的是“尊敬老师”,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


“严师”情结似乎来自于对“严师出高徒”的笃信。曾几何时,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希望遇上一位严厉的教师,但现在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家长对“严师”的逃避,并不是不希望孩子被严格要求,而是希望孩子免于“恐惧”。


有些孩子离开校园很久之后,教育带给他的恐惧依然盘旋心头,犹如驱之不散的阴影,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有些孩子会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因为幼年的那份恐惧让他们备受煎熬。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认为,“严师”之“严”,必须通过使学生产生“怕”的心理,即“恐惧”,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时至今日仍有人把这句话当成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还有教师将教学或管理的失败归结于孩子不怕自己。在教育内部有一股呼吁重视惩戒的声音,但其中一小部分人或许看好的并非惩戒的教育价值,而是惩戒所能带来的威慑作用。


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踊跃的表现会让教师产生成就感,一旦孩子安静下来,教师就会担心,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教师通过语言和神态把自己的不安传递给孩子,一般情况下这种不安还包含分量不轻的迁怒和指责。


孩子因此也变得不安,一方面他们害怕迁怒和指责落到自己头上,另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的表现不被教师认可或遭到同伴嘲笑。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要求自己立即做出一定的表现,或是与环境一致的表现,比如沉默,比如随声附和。久而久之,他们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比如缺乏深入思考。小学课堂上最常见的两种现象,一种是集体的喧嚣,一种是集体的沉默,背后都有恐惧的影子。


教师常用“不能……”这种语言方式,对孩子的言行和看不见的心理活动进行由内到外的约束。孩子被无数“不能”包围着,就像走在遍布高压线的房间里,恐惧悄然滋生。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可能受到盘问、质疑和责难,这加剧了他们的恐惧。


因为担心不被教师和同学接纳,因为担心在众人面前受到责难,因为担心成绩落后而受到羞辱,孩子会制造一些假象,用以蒙蔽别人,同时也蒙蔽自己。假思考、假学习、假合作、假讨论、假积极等现象在课堂上出现,正是这种恐惧导致的结果。


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在假象中生活久了,孩子不仅习惯了假象,还有可能把假象误以为是真实的自己。平时的课堂上,气氛一片死寂,一旦有人观摩课堂,顿时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孩子心里犯嘀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孩子?我们心里也很困惑。


喜欢或不喜欢某一教学内容是孩子的自由,即便是不喜欢学习,也不可以成为遭到严厉指责的理由。但事实上,教师会把这部分学生纳入“问题生”的行列,对他们采取措施进行“转化”。“转化”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教师口中,仔细想一想,这个词不是有些残酷吗,不是令人心生恐惧吗?孩子一旦知道自己是被转化的对象,心里会作何感想?他们理所应当得到帮助,获得帮助是他们的权利。


有温度的课堂是免于让孩子受到恐惧侵扰的课堂。孩子不会担心失败和错误,或者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不用担心因此受到歧视和攻击。虽然学习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但是他们有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自由,可以不必向别人解释,可以拒绝盘问,并且不应当被视为异类。


曾经在一堂课上,一位教师追问孩子:为什么别人都明白了,而你却不明白,到底哪儿不明白,你这样以后能考上好的学校吗……一连串的追问让孩子惊恐不已,这已经不再是追问,而是质问。被逼无奈,孩子只好承认自己没有注意听讲。


而据我观察,那个孩子一直在注意听讲。课后教师解释道,自己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孩子。我不否认教师的善意,但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他可能没有深入思考。


用对前途命运的焦虑促使孩子学习,用不确定的“后果”对孩子进行管理,都是在制造恐惧,都是在利用恐惧侵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


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课堂就是明天的社会。有温度的课堂,免于恐惧的课堂,承担着造就公民和完善社会的责任。今天教师在课堂上剥夺孩子的权利,今天教师把恐惧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他们的明天我真的不敢想象……

 


 

源 | 中国教师报

·黑龙江凯上教育公告

·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

·当“青春期”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怎么办

·新型“啃老族”出现,父母还被“蒙在鼓里

·教育的最大死敌, 就是父母的脾气

·教育,都是折腾死的!

·人民日报解码在线教育:隔屏上课 如何改

·中小学再不去行政化管理,教育就要跑偏了

·教育行业内的各种评比与选拔,或成弄权者

·家长课堂的五条基本策略

·追根求源才是家庭教育发展根本

·2019届毕业生已开始求职,18届还有

24小时服务电话:0451-53669944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大街640号

电话:0451-53669944

QQ:395712321

微信:kaishangedu

微信公众号:凯上教育

关于我们

机构简介

凯上理念

青少年发展

励志夏令营

心灵成长

家庭教育

历届回顾

学历提升

全国成考

成人教育

自学考试

电大网教

国家开放大学

职业资格

人保部职业

医药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计算机考试

会计资格

英语考试

交流合作

游学研学

教育联盟

新闻中心

教育新闻

行业新闻

招贤纳士

招聘信息

黑龙江省凯上教育 地址: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号 24小时热线:0451-53669944. Copyright © 2008-2016 hljk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0038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