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届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八百万人 就业形势严峻
摘 自:凯上教育 发布时间:2018-12-1 9:40:26
即将离校的大学生,辗转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仍然找不到自己心仪的offer。很多人都会感觉心灰意冷,甚至相互抱怨,说自己没赶上就业的好时代,想找个落脚的地方都很难,甚至还有些学生认为学校老师没有教会自己真正的本领,导致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竞争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找到好工作不容易。其实,就业压力大在任何时代都有,就业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前,高端人才供不应求时,很多人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而焦虑。如今,在高端技术人才过度饱和的时代里,人们又开始为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焦虑。所以,求职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时在所难免的事情,这时一定要摆正心态,客观看待才能解决问题。
不过,对于某些大学生来说,就业从来就不是难题,因为他们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是很多大公司都想争抢的对象,而且这些大学生如果不急着找工作,还可以有其他选项可选,比如自己创业。在当前就业环境整体不佳的情况下,那么普通的大学生该如何破解就业困难的局面呢?
1、找准定位
要破解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一定要给自己科学的定位,清楚自己当前的专业水平,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能不能准确的定位好自己影响着你将来求职的难易程度。有的人不是名校出身,学历不高、理论水平不扎实、实践能力差,但是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却很多,又要工作环境好,又想工资高,这种理想的工作找起来就很难了。
有位就读于省会城市“二本”高校的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就表明自己不愿到“三四线城市”工作,有家大公司本来是有意录用他的,而且提供的薪资待遇也很可观,但前提是需要他带公司“四线城市”的分部先工作两年,而他自己则希望在公司本部工作,因为本部在省会城市,结果双方没有协调好,最终公司招了其他的人,而这位大学生就因此而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
有些大学生还存在过早给自己定下职业方向的问题,过分依赖职业规划,就容易让自己掉进“死胡同”中,把自己束缚在条框中。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能力、兴趣、价值观等都会不断变化和完善,因此个性也会发生改变,而且社会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谁也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工作几年后会变成什么样,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
2、提升竞争力
实力才是就业的关键,有实力才有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力不单指你要具备多么渊博的学识,还要具备企业所需的各种专业能力。
书本和老师教的知识不是掌握好就行了,还要学会怎么用。要懂得如何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创造效益,并且能进行延伸拓展。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是不断在变化的,所以大学生也要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在学校就读期间就要懂得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提前去适应社会,把自己当成真正的“社会人”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有学习能力又能做事,还能通过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样才是真正的具有强大的就业竞争力,求职的时候自然就很轻松了。
3、坚强的内心
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从而自暴自弃。某省属高校的一位大学生,毕业时参加了一家大公司的面试,在面试会场上,他打听到在场参加面试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名校毕业的,他在心里就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原本的自信心瞬间就崩塌了,还感觉自己就是被叫来凑数的。之后在面试过程中,面对面试官的提问,回答的思路变得不再清晰,说话也支支吾吾的。在这种情况下,还没跟对手真正PK过,自己在心理上就已经被别人完全击败了,等于是放弃了这次面试机会。
内心不够坚强的人,在求职时就会表现得很畏缩,一遇到特殊情况就很容易在心里打退堂鼓,只有内心坚强的人,才能在求职甚至在工作中各方面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部统计,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再加上往年的未就业和失业再就业人数,估计今年在就业市场中求职的大学生将会涨一倍,也就是一千六百万。想要在这个庞大的高端人群中取胜,就一定要做到以上三点,如果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说不定还能找到超出预期的工作也说不定!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近日召开的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表示,尽管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总体稳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好各种困难和挑战。各地各高校要抓住关键环节,全力做好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林蕙青提出,要以更优的质量打造就业服务新内涵。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加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专项培训,建立全员参与的“一对一”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机制。严格落实“三严禁”要求,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防范就业欺诈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