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青少年发展   学历提升   职业资格   交流合作   新闻中心   招贤纳士   联系方式
 

 

家庭教育的九大反思,不要后悔知道太晚

摘 自:凯上教育  发布时间:2016-9-21 9:04:40


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曾说:
“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几乎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基础,当一个孩子的成长出现了偏差,教养出现了问题,父母自然难辞其咎。
今天,洞见君细细盘点当今家庭教育中9大常见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只有驯服教育

没有个性教育

《中国青年报》曾对2000位青少年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48.4%的孩子都患有“配角综合症”。

大部分受访者坦言,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当个乖孩子”,而他们也如父母所愿,变得越来越顺从。
但他们长大后也逐渐失去了棱角和个性,缺乏自信,丧失了质疑与想象的能力。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跟踪观察了100名敢于质疑权威的儿童与100名乖巧听话的儿童。
最终发现:
前者长大后84%的人意志坚强,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策的能力;而后者中的大多数都变得唯唯诺诺,害怕承担责任。
纪录片《零零后》的导演张同道说:
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是教育的起点。
一个个性被磨平的孩子,注定越活越平庸。
因为棱角,往往才是一个人的光芒所在。



只有人才教育

没有人格教育

在热播剧《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是个公认的学霸,每年都考年级第一,但却因性格沉闷和同学们相处不来。

班主任找来他的母亲沟通此事,可他母亲却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她与儿子交流的话题也只局限于作业和分数。


正因母亲对儿子性格养成的忽略,朝阳才一步步走上了黑化的道路,最终成了一个冷漠、阴暗、撒谎成性的小恶魔。
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曾不止一次强调:孩子的性格培养,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人人成才,而是人人成人。
正如易中天教授说的:
“我的口号就是,望子成人。什么人?真正的人。
有标准吗?有,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

只有应试教育

没有素质教育


今年高考放榜后,有一则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的超级学霸,再也不是刻板的书呆子,而是阳光、自信、开朗、勇气、有梦想、敢于挑战、拒绝平庸、尽情挥洒青春的色彩的全能型人才……”
的确,现在的学霸们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个个身怀才艺。
但如果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学霸的父母往往都有着相似的教育理念:
比起应试能力,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拥有自学能力、兴趣爱好和一颗强大的内心。
所以,诗词才女武亦姝的父母会从小培养女儿读书的习惯,和女儿一起从《人间词话》看到《聊斋志异》再到《红楼梦》;
山东711分学霸孟令昊的父母不会逼他上辅导班,而是全力支持儿子拉大提琴的爱好。
就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说的:
“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人生下半场,拉开孩子与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不是分数,而是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塑造,心态的养成……
这些综合素质,才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精英教育没有精神教育


前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讲过一个案例:

有个孩子,父母都是银行家,生活富裕,自己也在国际学校读高中,学习非常努力。
努力到什么程度了呢?
从上初中开始,每天越学越晚,十二点、一点、两点……到了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每晚都要熬到三四点。
重压之下,孩子开始自残,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徐医生建议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可才过了两天,父母就给孩子办理了出院。
一问,父母说,要期末考试了。
孩子也说,自己必须要保住第一名,否则就什么都没有了。
可没想到,两星期过后,孩子的妈妈打电话给徐医生,说孩子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孩子不是一个学习机器,父母对孩子的意义也不仅仅是督促孩子成为精英。
比起教孩子努力去赢,孩子更需要的,其实是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拥抱失败。
毕竟,人生路上,晴空有时,风雨有时。
真正的强大,不是未曾经历过风雨的摧残,而是哪怕风再疾、雨再大,也能扛住、顶住。
把曾经受过的伤,变成自己独有的勋章。

只有短视教育

没有竞争教育


ChatGPT”横空出世,媒体网站 Insider在与专家交谈并进行研究后,整理出了一份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风险最高的工作类型清单。

这些职业的跨度虽大,却有几个显著的共同特点:

要么是不需要太多创造力,操作时无需过度思考的,要么就是工作内容相对固化,且重复性较高的。
这也提醒了我们,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完善,家长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
如果还只注重当下的功利性,一味逼着孩子刷题、考证,或是提高学科成绩,忽略了对未来发展的预判,十年后,你的孩子就会彻底失去竞争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们真正应该“鸡”的不是孩子的背诵能力、做题能力,而是那些人工智能所稀缺的能力。
比如更高的情商、强大的内心、文学艺术修养、情感和关系处理能力等等。
教育不是为了暂时的领先,而是一场有远见的投资。
持续学习,为孩子赋能,他们才能在巨变中找到拥抱未来的机会。

只有成功教育

没有成人教育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文凭,有个博士学位就厉害了,这不算成功。你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跟孩子强调成功的重要性。
但事实上,一个孩子如果不会做人,哪怕能力再强,也会遭人厌弃。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德国留学的孩子,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但毕业后找工作却屡屡被拒。
有一次面试结束后他实在忍不住,当面询问了面试官,为什么不录用自己。
面试官坦言:“你的工作能力我们非常认可,但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曾有三次乘车逃票的经历。所以,我们一致认为,你不遵守规则,并且不值得信任。”
从长长的一生来看,人品才是一个最具决定性的素质。
成绩再突出,品行不端也无法被委以重任;能力再出众,不会做人也走不长远。
如果不想呕心沥血一辈子,养出一个无法适应社会的废物,就一定要尽早告诉孩子:
人这一生,才华很重要,但利他思维、踏实做人更重要。

只有功利教育

没有情感教育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

在中国的大学里,包括最好的北大、清华,有一群20几岁就已经“老奸巨猾”的学生。


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将这群人称为“精致的利已主义者。”


而这样的孩子,往往就是功利教育的产物。
作家九爷认识一对教师夫妇,他们含辛茹苦将儿子培养成了精英,儿子扎根德国后,夫妇俩又掏出所有的积蓄资助儿子在国外买房。
但当父亲被确诊为癌症后,儿子却只匆匆回来待了两天,期间还在不停地处理公务。
直到父亲病重去世前,儿子都再没回家看过。
突然有一天,儿子听说老家的房子要拆,这才带着妻女回国,找母亲讨要补偿款。
被彻底寒了心的老母亲后悔不已,当初只顾着教孩子争第一,却没有教孩子爱人,最终落得个晚景凄凉。
正如作家毕淑敏说的: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教孩子表达爱、付出爱,是比让孩子争第一、上名校更重要的事。

只有分数教育

没有生活教育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轻易把一个孩子养废吗?

那就是让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什么都不让他做,保姆式地为他包办一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父母:
“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欢乐。”
生活即教育,家庭即学校。
平日里,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收拾玩具,让他学会合理安排空间,对自己的物品负责;
或是让孩子多进厨房,让他们了解食材和调味品的配比,训练其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从而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说一万遍大道理,都不如让孩子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明白责任的意义,懂得独立的价值。

只有道德教育

没有规则教育

今年夏天,广东汕头发生了这样一起悲剧:

12岁男孩小杜和两名小伙伴一起去海边玩耍,一名同伴不慎落入水中,救人心切的小杜奋不顾身地伸出手,想要拉住同伴。
但却因自己的力量太过弱小,也跟着掉入海中。
最后落水的同伴被人救起,小杜却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中。
类似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
重庆市潼南区,8个孩子相约去河边玩水,一个孩子失足掉进了河里,另外7个小朋友一个接一个过去施救,却全部被汹涌的河水吞没;
福建厦门,几名少年一起去海边玩耍,其中一人落入深水区,另外两人想要救人,最终,一名施救者和落水者一同溺亡……
人生没有如果,但悲剧需要反思。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总是习惯性地向孩子灌输舍己为人、无私牺牲的观念,一味要求孩子善良、勇敢。

却鲜有人告诉孩子,那些关于生命的规则:

当弱小的你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不那么“善良”,先尽全力保证自己的安全,再向身边的大人呼救,或报警;
面对坏人时,你可以不完全“诚实”,你可以选择撒谎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固然很重要,但关于生命安全的规则也要及时灌输。


以上中国家庭教育的九个反思,希望大家可以收藏起来,随时自省自查。
别让错误的教育理念,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黑龙江凯上教育公告

·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

·当“青春期”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怎么办

·新型“啃老族”出现,父母还被“蒙在鼓里

·教育的最大死敌, 就是父母的脾气

·教育,都是折腾死的!

·人民日报解码在线教育:隔屏上课 如何改

·中小学再不去行政化管理,教育就要跑偏了

·教育行业内的各种评比与选拔,或成弄权者

·家长课堂的五条基本策略

·追根求源才是家庭教育发展根本

·2019届毕业生已开始求职,18届还有

24小时服务电话:0451-53669944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大街640号

电话:0451-53669944

QQ:395712321

微信:kaishangedu

微信公众号:凯上教育

关于我们

机构简介

凯上理念

青少年发展

励志夏令营

心灵成长

家庭教育

历届回顾

学历提升

全国成考

成人教育

自学考试

电大网教

国家开放大学

职业资格

人保部职业

医药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计算机考试

会计资格

英语考试

交流合作

游学研学

教育联盟

新闻中心

教育新闻

行业新闻

招贤纳士

招聘信息

黑龙江省凯上教育 地址: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号 24小时热线:0451-53669944. Copyright © 2008-2016 hljk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003877号